為了深入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,優化營商環境,今年以來,吳堡縣通過“反向函告”提醒項目建設單位在各環節按時按要求做好申報等工作,促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短、環節少、效率高,倒逼全縣工程項目建設提速增效。
截止5月底,吳堡縣全年安排的50個重點建設項目已經順利開(復)工41個,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.4億元。
一是主動作為,優化審批服務。吳堡縣在開通審批服務“綠色通道”的基礎上,充分發揮“一枚印章管審批”優勢,整合優化內部審批流程,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、工程規劃許可、工程施工許可、工程竣工驗收四個階段,對項目審批中一些非要件材料采取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諾、先批后補等方式開展審批。對同一階段審批服務事項實行統一受理、同步辦理、一次告知、統一反饋,促進多部門、全流程協調統一和深度融合,推動工程建設項目盡快落地。
二是嚴把節點,確保審批進度。吳堡縣對照全縣重點項目清單,全面厘清各個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環節和辦理事項清單,并按照審批進度以函告的形式告知相關項目建設單位,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將審批事項所需材料提交縣行政審批服務局。每月5日前通報上個月涉及審批的全縣工程建設項目進展情況,如不能按要求落實的,將逐一約談建設單位主要領導。同時,提供“精準審批”服務、點對點服務,將原來的“等項目審批”變為“要項目審批”,倒逼建設單位加快項目前期工作,真正讓企業“多用時間趕工期、少費功夫跑審批”。
三是規范程序,鏟除腐敗土壤。吳堡縣嚴格規范審批程序,對工程建設項目重要事項嚴格實行集體決策、會議決定,合理核定建設內容、投資規模,加強項目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。按照“誰主管、誰負責”的原則,落實日常政務公開制度,審批過程透明化。運用線上、線下多種方式公示辦理結果,拓寬公眾對重大決策、重大項目的監督渠道,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社會監督和約束,有效杜絕了工程建設項目“先建后批”和“邊建邊批”的不良行為,從源頭上鏟除領導干部違規插手工程建設項目的土壤。
(責任編輯:劉迪迪)